一、哪种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
蓝鲸,好象只能用“巨大”这个词来形容,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一头成年蓝鲸的身长可达30米,体重超过150吨,有一架波音喷气式飞机那么大。它的心脏大得像一辆小轿车,舌头上可以同时站立50个人。当它浮出水面呼吸时,喷出的水柱至少有9米高。
蓝鲸的最大体长为33米,体重190吨。从一条长27.2米、重122吨的蓝鲸身上,可以获得鲸肉55吨,鲸油25吨,鲸骨22.5吨,舌头3吨,肠1.6吨,肝950公斤,肺1500公斤,肾500公斤,胃400公斤,其他10吨。单是鲸肉一项,就抵得上800头肥猪,若用载重5吨的卡车拉,需20多辆。
身大力不亏,蓝鲸的力量也是绝无仅有的。一头大鲸的功率可达1700马力,可与一辆火车头的力量相媲美。它能将功率为800马力的船在倒开的情况下,以每小时4~7海里的速度拉上几个小时。它们以大海为家,不畏两极之严寒,不惧赤道之酷暑,往返穿梭于各大洋中。
鲸是如何呼吸的呢?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它们没有鳃,是用肺来呼吸的。鲸的“鼻孔”叫做喷水孔,都长在头项上。有些鲸只有一个喷水孔,而另一些鲸,例如蓝鲸,则有两个喷水孔。和人类不同,鲸类呼吸是“随意”的。就是说,它们可以自主选择什么时候进行呼吸。这一点对鲸类十分重要,因为它们无法在水下呼吸,每隔几分钟就要浮出水面一次,喷出气水混合物,再吸入新鲜空气。
鲸和人类一样,也有肚脐。它们像所有哺乳动物那样生儿育女,哺育幼崽。肚脐是脐带留下的印记。像所有鲸类一样,蓝鲸是热血动物,用乳汁哺育小鲸。蓝鲸的乳汁,据说味道很像鱼、肝、氧化镁乳液和蓖麻油的混合物,听起来不怎么样吧,可对于鲸宝宝,妈妈的乳汁却是美味而又营养的。一头鲸宝宝每天要吃190升乳汁。等到鲸宝宝长到六个月时,它们就可以捕食鳞虾之类的小动物了。
虽然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们的主食却是比自己小一千倍的鳞虾。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一头成年的蓝鲸,一天要吃掉四千万只鳞虾,大约有4—6吨重。为了填饱肚子,蓝鲸总是张开大嘴,一口吞进50吨的海水,然后迫使海水通过一个形如梳子的栅版,将水过滤出去,留下可口的鳞虾。这个巨大的栅板叫做鲸须。鲸须的质地跟人类的指甲差不多。
所有的鲸类都有惊人的适应能力,这对于它们在海洋里的生存非常有益。鲸类可不会象人类那样睡眠。如果真的睡了,它们就会被淹死。通常,它们只是在洋面附近打几个盹,就算睡过觉了。鲸的身体里有厚厚的鲸脂层,因此,即使在寒冷的水域中,也能保持身体的温暖。
人类已经获得了不少有关鲸的知识,而且每天都有更多的新发现。不过,仍然有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我们知道蓝鲸常常从觅食的极地水域,迁移到气候温和的温暖水域,并在那里生儿育女。可是,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蓝鲸究竟是如何走完这么长的路程的。或许它们具有识别地球磁场的能力,以此作为自己的导航系统。也可能它们用眼睛来认路,不过蓝鲸的视力可不怎么好。一些科学家提出,蓝鲸可能是利用声音来感知周围的地形,因为它们总是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它们发出声音,声波碰到障碍物后折回,蓝鲸接收到返回的声波,准确地判断方向或发现目标。这种确定方位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也有人认为,蓝鲸的歌声是用来与其他鲸类进行交流或寻求伴侣的。如果有一天,你在海上,有幸听到一种奇妙的“喀哒”声,别忘了,那正是鲸的歌声。
二、龙是由哪几种动物的一部分组成
中国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鹿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中国龙起源于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在心中构造了一种拥有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鱼尾等特征的神兽,并赋予它翻云赋雨,兴风作浪的神力,这就是中国的龙。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频繁出现,它成为了开天辟地的神,帮助黄帝统一了中国,又力保大禹治水,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龙形象的诞生到确立,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
龙有三停九似之说,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三、美人鱼是什么动物是在哪里生活儿情是怎么变化的
美人鱼 的原型海洋动物就是 儒艮 ru gen 。生活在大海里
因雌性 儒艮 偶有怀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习惯,故儒艮常被误认为“美人鱼”。
自四千年前起,人类便开始对儒艮的捕杀,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迄今儒艮数量已极为稀少。
中文学名:儒艮(rúgèn)
拉丁学名Dugongdugon
别称:海牛、人鱼、美人鱼、南海牛
四、珊瑚虫属于哪类动物
珊瑚虫生活在温暖的海洋里,拥挤固着在岩礁上。新生的珊瑚就在死去的珊瑚骨骼上生长,有的生成树枝状,枝条纤美柔韧。珊瑚的形状美丽多姿:有像鹿角的鹿角珊瑚;有似喇叭的筒状珊瑚;有像蘑菇的石芝珊瑚等等,真是五花八门。那颜色有橙黄、粉红、浅绿、紫的、蓝的、白的……五颜六色。从珊瑚的触手数目来分,可分为两大类--八放珊瑚和六放珊瑚。珊瑚的触手很小,都长在口旁边,那肚子(内腔)里被分隔成若干小房间(消化腔),海水流过,把食物带进消化腔吸收。活的珊瑚虫有吸收钙质制造骨骼的本领。活珊瑚虫死去了,新的又不断生长,日积月累,死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便形成了珊瑚礁、珊瑚岛。
在正常水温条件下,虫黄藻总是与珊瑚虫共生,给珊瑚礁染上金色、红色或黄色的光彩,同时给珊瑚提供养料。气象学家告诉我们,1990年是世界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炎热的气候造成海水温度过高,大量的珊瑚礁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萎缩死亡。水温升高能使虫黄藻消失,珊瑚停止生长,时间一长,珊瑚躯干上出现白色斑点,这种现象被称为珊瑚礁的白化。几个星期之后,珊瑚虫就会死亡,珊瑚礁呈现累累白骨。
在海洋里喜欢吃珊瑚虫的动物也很多,它们中既有无脊椎动物如长棘海星,又有许多鱼类如鹦鹉鱼、扁背鲀等等。长棘海星属于棘皮动物,它们吃珊瑚虫的方法很独特。首先把珊瑚裹住,然后翻出胃来把一个个珊瑚虫吃掉,最后仅剩下骨骼。此外,鹦鹉鱼、扁背鲀也是珊瑚的天敌。它们用坚硬的牙齿啃咬珊瑚枝,并用特殊构造的咽齿把珊瑚压碎,吞进肚里,珊瑚虫及虫黄藻被吸收,不能消化的珊瑚碎渣被排出体外。
一个珊瑚群体是一个老少珊瑚虫云集的定型结构,五彩缤纷的珊瑚丛形态俊美,恰似海洋中盛开的花朵。珊瑚在海洋里之所以呈现五彩缤纷的色彩,是由于珊瑚虫及与其共生的海藻含有色素所致。然而,人们通常所看到的那些洁白如玉的珊瑚,则是珊瑚虫死后经人工浸泡冲刷而成的珊瑚骨骼。美丽的珊瑚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观赏品、装饰品。
珊瑚礁 珊瑚生态环境 牡丹珊瑚
珊瑚枝上众多触手 鹿角珊瑚 珊瑚枝上白色水螅体
棘海星正在吃角蜂巢珊瑚 石饼珊瑚 珊瑚丛中的热带
蔷薇珊瑚。群体生长型,为枝状、块状、叶状和皮壳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礁珊瑚。 菊花珊瑚。珊瑚体之间无沟槽,珊瑚杯壁薄,杯呈多边形,有明显的围珊瓣。分布在我国的南沙群岛、东海、南海、台湾岛等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