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报告
我县在推进特色小镇创建中,初步形成了行政推动和市场主导两大类。
(一)行政推动类特色小镇运作情况。主要为正在培育创建的四合乡“原味小镇”、东亭乡“骑趣小镇”和处于谋划阶段的汽车检测小镇、航天特色小镇。目前,“原味小镇”和“骑趣小镇”均已完成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两地均加大项目建设步伐,四合乡启动了5A级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实际完成政府类投资3800万元,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区、工艺体验区、生态养生区、电商淘宝街等项目的签约落户。东亭乡正逐步完善体育赛事、训练场馆、康体休闲、度假养老等一系列项目,整合体育产业链,创建华东地区第一骑行运动小镇。“骑趣小镇”入选我省首批体育特色小镇,连续六年举办了环东亭自行车赛事。
在此基础上,邱村镇结合实际,积极谋划以上海通用试车场、机动车检测中心两大核心型企业为依托,培育汽车检测小镇;誓节镇依托603航天基地,在原址投资8亿元建设航天配套试验项目,其中发射塔维护工程、造波池项目等即将建成,航天博物馆首批展品已入驻。一个凸显城镇特色与活力的航天特色小镇蓄势待发。
(二)市场主导类特色小镇运作情况。目前,我县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运营的特色小镇主要以誓节的海棠小镇为代表,是我省首批20个省级旅游小镇。海棠小镇有自产的宣木瓜系列酒、宣木瓜系列果脯,宣木瓜入选为安徽省“十大皖药”,为小镇增添了特色,避免了同质化现象。目前,海棠小镇围绕丰富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社区服务等功能打造旅游综合体。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xx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一、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
(一)发展优势
xx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县国土面积2783*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乡(五龙、竹基、龙庆、高良),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8.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中,xx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xx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较深,民族文化浓郁。“帝师故里,楹联之乡”的美誉、“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总结以及保留完整的壮、彝、苗、瑶、回等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语言、歌舞、礼仪习俗、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生产、生活场景使xx乡村旅游发展底蕴不断增强。
(二)发展前景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关心扶持下,xx县委、*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依托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新兴后续产业加以培育。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旅游产业,品牌效益初步显现,200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1亿元。2007年7月,刘*副*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xx调研时强调指出:虽是初步开发,但搞得很好,很有气魄,很有水*。按现在的发展思路,再精心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建设,xx就会快速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要把xx旅游列为旅游‘二次创业’的重点地区来支持、培育”。xx旅游业已受到广大游客、旅游企业的广泛关注,市场前景广阔。
二、乡村旅游发展新亮点
(一)五龙旅游小镇
五龙乡最高海拔2326.1米,最低海拔737米,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率达71%。由于气候湿热、生态植被好,天然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山、林、水、峰、洞、峡、雾等自然景观,集雄、奇、险、峻、秀为一体,融山水田园风光为一色。汇集了xx的主要景区景点,不仅有菌子山、凤凰谷风景区,乡*驻地10*方公里范围内的自然景观还有天然大佛南丹山、亦真亦幻五龙云海,万亩柑桔圆、满目青衫林,芭蕉满坡、缅桂飘香,奔波不息的南盘江,万种风情的五龙河旁,火红的攀枝花,苍翠的楠竹林等等。
五龙民族风情浓郁,壮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独特的壮族服饰、饮食文化体现了华夷交融与民族凝聚的缩影,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家人的传统节日,也是壮家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台,“三月三”也成为五龙乡村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靓点。
2005年8月8日在全省旅游集镇规划建设会上五龙被列为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07年10月经考评验收被继续列为全省的重点旅游小镇。一是明确旅游发展思路。制定了“转变观念建新村、打牢基础兴旅游、依托优势强产业、改善环境引外资、明确责任保增收”的工作思路。近抓优质烟菜米,远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础水电路,稳抓三产游玩乐,达到农业稳乡、林业强乡、旅游富乡、人才兴乡的目标。充分挖掘稻作文化,创造特色田园风光,巩固提升农业观光品位和档次。二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快民族文化广场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设集体闲、民族文化表演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广场,并对水寨实行旧村改造,完善五龙集镇功能。三是做好旅游“水”文章。依托五龙丰富的水资源,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开设水上娱乐、漂流项目,创造名副其实的高原水乡。四是成立五龙文工团。大力挖掘以民族歌舞为主的民族文化,让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壮家独特的民居、民俗文化,营造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氛围。五是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结合旅游业开发,走建管并重的路子,提升森林覆盖率。六是品牌营销、以节促旅不断提升五龙旅游知名度。自2001年以来,持续成功举办了九届“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在壮族传统的、盛大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节日里,开展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会,情歌对唱,泼水狂欢,竹筏漂流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曲靖市知名度最高的节庆活动之一。七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抓好旅游文化产业“六个一”的开发利用,即开发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桌菜肴、一本画册、一个故事、一支舞蹈、一首歌曲、一份纪念品。加大民族手工艺品、壮族服饰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二)特色农家乐
随着xx旅游的不断升温,采取*扶持发展、农户自主经营的模式,一批传承了壮族杆栏式建筑风格,兼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型“农家乐”和家庭式“农家乐”迅速发展。由于独特的壮家风味和优质的服务,生意异常火爆,深受游客欢迎,五龙水寨、菌子山小法块80余家具有“农家乐”特色餐饮企业,成为xx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三、存在困难
一是xx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严重紧缺,以旅游开发公司等为业主单位开发建设的项目欠债3000余万元,欠债压力过大。
二是对乡村旅游投入不足。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财政十分困难。在对主要景区投入的同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投入不足,不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三是对乡村旅游发展引导不够,农户投入自觉性较差。
四是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还未形成良好的产业格局。
四、请求事项
(一)请省市旅游主管部门把xx乡村旅游列为全省重点地区给予项目资金扶持。
(二)请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加强指导,特别是市场拓展方面的扶持帮助。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5篇(扩展8)
——乡村现状调研报告3篇